关羽败走华容道的原因有哪些?
败走华容道的是曹操,不是关羽。胜败乃兵家常事,在三国的诸多战争中,每一位政权都有着曾经失败的时候,如果能够抓住失败者一击必杀的话,想必当时的战况也就不会如此胶着了,但是却忽略了情义的存在和参在。在赤壁之战后,镇守华容道的关羽放走了曹操,因此也就有了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故事。曹操之所以会败走华容道,是因为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忽视真实情况而大败,还有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周瑜已经算出了曹操的每一步。
一、兵力悬殊
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刘联盟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,在这一场战争中,其实曹操并没有处于劣势,因为他有着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人数,曹操的大军虽然是临时拼凑起来的,但是他有着30万的军力,而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的大军人数还不到十万,但是这一场战争还是以曹操惨败而告终,足以可见,人数再多也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取得战争的胜利,谋略才是最重要的。
二、忽视战局
曹操之所以会败走华容道,是因为他当时太过于自信,以为自己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。曹操的大军人数虽然多,但是都是临时拼凑的,军心不稳,再加上曹操的大军并不适合在水路上作战,相比于训练有素的吴国军队,曹操的大军很快就落了下风,曹操也在战败之后落荒而逃,但是他的逃走也被诸葛亮和周瑜算在了心里。
三、神机妙算
诸葛亮和周瑜不愧是大谋士,他们算定曹操失败之后必定会逃往华容道的方向,所以诸葛亮早就安排了关羽在华容道截住曹操,但是关羽却因为自己的情谊放走了曹操,给了曹操一线生机。诸葛亮会安排关羽,也是因为他早就料到关羽会放走曹操,不过这也在诸葛亮的计划之内,目的就是为了让关羽因为这件事愧疚,更好的臣服于自己,还有就是曹操活着还能够分散一部分的火力,对自己的北伐计划是非常有利的。
( )败走华容道——不出所料
( 曹操 )败走华容道——不出所料
这是历史知识歇后语,同类的还有:
(愚公)的居所——开门见山
(林冲 )误闯白虎堂——单刀直入
(诸葛亮 )大摆空城计——化险为夷
(曹刿 )论战—— 一鼓作气
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
曹操在世时,担任东汉丞相,后为魏王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曹操败走华容道打一歇后语的答案你知道吗?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的内容,欢迎大家阅读。
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
答案:不出所料
相关典故:
这句歇后语来源于《三国演义》第50回。
话说孔明在东吴作法借东风后,便回夏口,布置各路兵力敲击曹操退兵。关羽见所有将领多已经派遣出去了,却没有他,便高声说道:“今天碰上这等大战,军师却把我搁在一边,不知道是什么意思?”孔明道:“云长,;我想过了,今天曹操兵败,必走华容道。你是个讲义气、重情面的人。当初曹操待你不差,只怕这番遇着,讲起前情,你就不能下手,误了大串。”关羽听了,哪肯心服,坚决争着要去,并立下军令状。后来曹操果然败走华容道,关羽见曹操兵败势穷,想起当初曹操对他的恩义和后来过五关斩六将的事,不禁生出恻隐之心,便把曹操放过去了。
这句歇后语比喻有预见性。
更多相关歇后语:
曹操败走华容道——不出所料
曹操背时遇蒋干,胡豆(蚕豆)背时遇稀饭——倒霉透了
曹操战宛城——大败而逃
曹操吃鸡肋——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
曹操打徐州——报仇心切
曹操的'人马——多多益善
曹操割须——以己律人
曹操杀蔡瑁——操之过急
曹操杀华佗——讳疾忌医
曹操杀吕布——悔之莫及
曹操下江南——来得凶,败得惨
曹操用计——又奸又滑
曹操遇蒋干——误大事
曹操遇庞统——中了连环计
曹操张飞打哑谜——你猜你的,我猜我的
曹操诸葛亮——脾气不一样(比喻人不同,性格也不相同。)
曹操作事——干干净净
曹操做事——疑心重
吃曹操的饭,干刘备的事——吃里爬外
吃曹操的饭,想刘备的事——人在心不在
关羽放曹操——念旧情
( )败走华容道
答案:曹操败走华容道
详细介绍:
典故
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重点篇章。
小说写赤壁战前,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,且夜观天象,曹操不当身亡,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,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,留个人情与关羽做。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,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、周瑜智谋不足,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。然而,一笑笑出赵子龙,多亏徐晃、张郃二人双敌赵云,才使曹操得以逃脱;二笑笑出张翼德,又是张辽、徐晃二将抵挡张飞,使曹操再次脱险;三笑非同小可,笑出了关云长,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,加之曹军几经打击,此时已无力再战,无奈,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,关羽念旧日恩情,义释曹操,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。
2. 史实+评述
《三国演义》的上述描写,并非全是凭空之笔。曹操从赤壁败退,走的确实是华容道,但并没有关羽;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,但不是三次,而是一次;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,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;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,但已无惊无险。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,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,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。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,尾随曹军,紧追不舍。
其实,当时曹操虽然战败,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。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,是曹操强大,孙刘弱小,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,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,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,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,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,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。所以,曹操在败退的路上,虽后有追兵,却前无伏军。可是,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,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。
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山阳公载记》说:曹操战船被烧,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。华容道上一片泥泞,根本无法通行,加之那天又刮大风,行走更加艰难。于是曹操下令,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,大军才得以通过,而羸兵被人马践踏,深陷泥中,死亡无数。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,曹操不由哈哈大笑。诸将本已狼狈不堪,见曹操大笑,十分不解,问曹操为何发笑。曹操说道:“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,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;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,我等必全军覆没了。”曹操话音刚落,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。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,奔江陵而去。
《三国演义》写曹操三次大笑,笑出三个英雄,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,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;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,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、义重如山的人格,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,并非史实。正史从未记载关羽有在华容道埋伏曹操。既然诸葛亮算出了曹操会走华容道,他就绝对不会派关羽这个“会放走曹操”的人去埋伏,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之后,诸葛亮就和刘备说了,是否还记得三分天下,如果此时曹操死了,北方大乱等。《三国演义》为了表现出诸葛亮的神算,同时又能使事情的逻辑更为合理,于是就编出了诸葛亮看天象,算出“曹贼未合身亡”这些事。
曹操在夺取荆州后,马不停蹄,率领二十多万 水陆大军顺江东下。计划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,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,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骄傲轻敌,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,仓惶溃逃,败走华容道。
什么败走华容道
败走华容道的主人公是曹操。
赤壁之战后,诸葛亮烧了曹操的战船,使得曹军大败,曹操带领剩余的将士从华容道撤退,道路泥泞难走,又遇上了大风,无奈只能让身体虚弱的士兵背着草垫在马蹄下,以便骑兵通过,为此,曹军死伤惨重。当军队走出华容道后,曹操大笑,将士们不明白其中原因,曹操说:刘备的计谋晚了我一步,如果他提前放火烧华容道,我就要全军覆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