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,机体散热的方式是
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,机体散热的方式是:蒸发散热。
蒸发散热是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(主要是呼吸道粘膜)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,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。每蒸发1g水可带走2.44 kJ热量,因此蒸发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。人在安静状态下,当环境温度达30℃左右时便开始发汗。如果空气湿度大,而且着衣较多时,气温达25℃便可引起人体发汗。
蒸发可分为不显汗和发汗两种。不显汗(又称不感蒸发 )在未聚集成明显的汗滴之前即被蒸发的一种持续性的散热形式。一般不为人们所察觉。在中等室温(30℃以下)和湿度条件下,约有25%的热量是由这种方式散发的发汗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过程,汗液的蒸发可有效地带走热量。因为发汗可以感觉得到,又称为可感蒸发。
概述:
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:即不感蒸发(insesible perspiration)和发汗(sweating)。人体即使处在低温中,没有汁液分泌时,皮肤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,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,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又称为不显汗,即这种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觉察,并与汁腺的活动开关。
在室温30℃以下时,不感蒸发的水分相当恒定,有12-15gh·m2水分被蒸发掉,其中一半是呼吸道蒸发的水分;另一半的水分是由皮肤的组织间隙直接渗出而蒸发的。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为400-600ml。婴幼儿的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大,因此,在缺水时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脱水。
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散热途径,有些动物如狗,虽有汁腺结构,但在高温环境下也不能分泌汁液,此时,它必须通过热喘呼吸(panting)由呼吸道来增强蒸发散热。发汗汗腺分泌汁液的活动称为发汗。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有明显的汗液分泌,因此,汁液的蒸发又称为可感蒸发。
体温高于环境温度的主要散热方法是什么
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,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:发汗蒸发散热
参考解析当周围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,蒸发散热便成为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。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不显性发汗和出汗可感蒸发两种形式。出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,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,小汗腺是体温调节反应重要的效应器,在炎热的环境下或运动和劳动时对维持体热平衡起到关键作用。综上所述,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,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发汗蒸发散热。
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,机体的散热形式是什么
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,传导散热,对流散热,蒸发散热。
机体各组织器官产生的热量,随着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各部。当血液流经皮肤血管时,全部热量的90%由皮肤散出,因此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。还有一小部分热量,通过肺、肾和消化道等途径,随着呼吸、尿和粪便散出体外。
扩展资料
1、对流散热(thermal convection)是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 种散热方式。
通过对流散失热量的多少,除取决于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和机体的 有效散热面积外,受风速的影响较大。风速越大,散热量就越多;相反,风速越小,散热 量也越少。衣服榭盖皮肤表面,加之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,这些因素都可使对流难 以实现而有利于保温。
2、发汗(sweating)是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。
通过汗液蒸发可有效带走大量体热。发汗可被意识到,故又称可感蒸发(sensible evaporation)。人体皮肤上分布有 大汗腺和小汗腺。大汗腺局限于腋窝和阴部等处,开口于毛根附近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散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