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号
添加不了直接电话
不患人之不知己,患己之不能.是论语的哪一篇
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和《论语·宪问》。原文: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
不患人不知己的下半句
不患人不知己的下半句是患不知人也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:“我不担心别人不知道我,我所担心的是我不了解别人。”“不患人之不己知”,不被人了解,能够泰然处之,做到“人不知而不愠”,这是一个君子内在的修养。
“患不知人也”,“不知人”是自己缺乏识人的能力,不知道对方是正是邪,就不能做到亲君子,远小人,做不到见贤思齐。如果是一位君主不了解别人,就做不到知人善任。“不知人”还容易误解别人,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。
孔子个人简介。
孔子(公元前551年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省曲阜市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省夏邑县),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、“大成至圣先师”。
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,倡导仁义礼智信。有弟子三千,其中贤人七十二。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,晚年修订六经。去世后,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整理编成《论语》。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。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知己,(后面一句是什么啊?)
子曰:「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.」
孔子说:「不必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,但应忧患不认识别人.」
「不患人之不己知」,「患」是忧虑的意思,「不己知」就是「不知己」.学而篇首章「人
不知而不愠」,自己有学问才能,别人不知道,无法施展利益大众,君子能体认天命使然,不生
气也不发牢骚.
万世师表孔子,一生志在推展「仁」的理念,一心利益天下苍生.五十五岁时,因鲁国君王
无心政治不再重用他,所以辞去大司寇职位,为寻找贤君周游列国.经过十四年,始终得不到贤
君的认识及重用,遭遇坎坷,处境艰苦,他老人家不怨天,不尤人,仍然保持不停止的学习及无
倦的教诲.近七十岁才回到鲁国,在风烛残年,仍挺起精神整理典籍,一肩担起中华文化传承的
大业,这正是孔子「人不知而不愠」的以身作则.
「患不知人也」,别人能不能认识自己,君子不怎麼忧愁,君子忧虑是不认识人.忧虑本身
的修学,家庭的经营,乃至於社会国家的维系,有没有产生不良的後果.例如:结婚选择对象只
偏重美貌,并不认识对方的性情品格,这样组织的家庭那能和乐呢?想学道德学问,却不知学圣
贤书所学何事,只是一心求取财富,岂能进德修业,自利利人?那商店老板若认识人,选用了品
格才能兼优的店员,生意自然兴隆.交友前认识清楚,结交益友远离损友,自可收到切磋琢磨相
辅相成的效果.
至於要如何知人呢?可从平常不重要的事看起,再观察他遇到特殊事情如何处理?根据什麼
途径来处理?最後观察他事情处理後心安何处?如果办了好事十分喜悦,做了坏事心里就忧愁不
乐,这正是善良之人,可与亲近,反之作好事索然无味,坏事反倒兴冲冲十分向往,就应远离.
明朝最後一位皇帝--崇祯,眼见李闯逆贼的大兵将逼近北京城,国势危在旦夕,便紧急召
集百官协商,却不见一人到来,感叹说:「百官误朕啊!」失望之馀,就在煤山自缢而死.当初
崇祯即位,国家正处於内忧外患之际,崇祯希望振作有为,但贤能之士皇帝无法辨识,不能委托
以重任,难怪政风败坏,亡国之祸立至,崇祯的不能知人善用,也难辞其咎!
一个端正君子,心中所忧愁的事,自己应当明辨取舍,应忧愁的是--一生不能获得良师益
友的指导与砌磋.至於怀才不遇的感慨,及许多不平的怨气,当深知天命使然,大可不必为此犯
愁,这才是君子有智慧的抉择!
不患人之不己知的下一句是什么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
意思
孔子说:“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孔子说:“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。”
“不患人之不知己”下一句是什么?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知己,患不知人也.”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是一个汉语词汇,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。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。
原文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 [1] 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--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
译文
孔子说:“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注释
患:忧虑,担心。
人:指别人。
不己知:“不知己”的倒装,不了解自己,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。
之:助词,无意。